題:為有源頭活水來——南水北調全媒調研小分隊采訪札記之一
這是一次關于水的追尋,起點在橫跨鄂豫兩省的丹江口水利樞紐。
我們看的是水,尋的是生活、生產、生態(tài)“三位一體”高質量發(fā)展的活水源頭。
來到丹江口水庫,很難不被它的“顏值”吸引。作為南水北調中線關鍵性控制工程,培厚加高后的大壩,壩頂高程由162米抬高至176.6米,總庫容增至339.5億立方米,才有了這一汪橫無際涯的碧水。
它的“實力”同樣亮眼。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qū),丹江口水庫不負重托,近五個供水年度的供水量逐年上升。截至目前,水庫已累計向北方供水超348億立方米,讓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用上了南水。
巨大的壩體,從右向左分布著供航運使用的升船機、深孔泄洪壩段、堰頂泄洪壩段、廠房壩段等。以防洪供水為主、結合發(fā)電航運,丹江口水庫折射出人和水的復雜關系。
在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調度大廳,記者注意到墻面上的規(guī)程寫著:“興利服從防洪,電調服從水調;生態(tài)、發(fā)電、航運調度相協調,并服從供水調度”。
“丹江口市因壩而設,因壩而興,因此大家都十分珍惜這汪碧水。”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湯元昌說,當地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去保護好、利用好它,給北方人民送去好水。
從南到北,同飲一江水,水質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如果說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的“大水池”,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陶岔渠首就相當于控制丹江口水庫出水的“水龍頭”。
記者看到,庫區(qū)水進入渠首大壩就要經過“三道關”。首先,2道攔網用于阻擋體積較大的漂浮物,再用清漂機器人“查漏補缺”。
這些機器人外觀看起來像一艘小船,它用前方的觸角收集小漂浮物,內置的過濾細網孔徑最小只有5毫米,足以讓漂浮物“無處遁形”。
渠首一滴水,歷“檢”諸多次。為了讓流向千家萬戶的水更加清甜,這一路的努力不容忽視。
都說南水北調源頭的丹江口水質可以達到飲用級,于是小分隊記者們和工作人員在丹江口水庫中心和陶岔渠首水質監(jiān)測點,直接取了水,對杯“暢飲”。
在陶岔渠首水質自動監(jiān)測站里,渠首分局水質監(jiān)測中心監(jiān)測員李楠介紹,中線沿線總計有13個水質自動監(jiān)測站,全天24小時動態(tài)監(jiān)測水質安全。
對大家剛喝下的水,檢測結果顯示,“水溫21.7度,PH值8.03,弱堿性水。”李楠開玩笑地評價,“適合飲用!
“2020年全年監(jiān)測中,366天里有360天達到Ⅰ類水標準,占比98.4%。”陶岔管理處水質專員尹延震說,近年來隨著庫區(qū)關停一大批污染嚴重企業(yè)、開展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生態(tài)持續(xù)向好,Ⅰ類水占比逐年升高。
晚霞灑在陶岔渠首大壩上,目之所及,岸邊郁郁蒼蒼,如綠海泛金,美不勝收。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新華社記者屈婷、黃垚、邵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