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中的大足“臥佛”
大足石刻編進了最新修訂的國家統(tǒng)編教材《中國歷史》,在《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中,大足石刻釋迦牟尼涅槃圣跡圖赫然紙上。
這是大足石刻第一次入編國家統(tǒng)一發(fā)行教材。
大足石刻是如何編進教材的?
這源于全國人大代表、大足區(qū)委書記于會文在2020年提出的一份建議。
3月4日,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說,大足石刻向教育部提供了數(shù)十張大足石刻造像圖片,經過專家們的幾輪評選之后,最終人們熟知的大足“臥佛”——釋迦牟尼涅槃圣跡圖被選中入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大足“臥佛”
一份建議
將大足石刻寫入教材彰顯文化自信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于會文提出了《關于大足石刻編入國家統(tǒng)一發(fā)行教材的建議》。
在建議中,于會文表示,“大足石刻不僅是大足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納入國家統(tǒng)一發(fā)行教材將更加有利于深化青少年學生對中國石窟藝術的認識和對世界石窟的了解,對培養(yǎng)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具有積極作用。把大足石刻深厚的文化內涵寫入教材,彰顯我們的文化自信,讓更多的青少年能驕傲地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力量,讓世界了解大足石刻!
隨后,這份建議被轉到了教育部。
2020年8月31日,教育部回復: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第二個石窟類的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其蘊含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價值理念,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都具有很大意義。
教育部明確表示,“統(tǒng)編教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講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你們建議將大足石刻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編入教材,極具價值!
于會文說,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幾年,最滿意的就是這份建議的辦理。
教育部隨后多次與于會文溝通交流,反復商議以什么樣的形式將大足石刻編入教材。最終確定,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大足石刻的相關內容編寫入全國人教版的歷史教材。
選什么
數(shù)十個造像中選中“臥佛”造像
“我們是在2020年8月收到教育部歷史編寫組的通知,將把大足石刻編入國家統(tǒng)一發(fā)行的教材。”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說,隨后,大足石刻向教育部提供了包括“千手觀音”“臥佛”等在內的數(shù)十個造像的圖片。
“‘臥佛’的入選,是全國專家們經過幾輪慎重評選后最終確定的!崩璺姐y說,2020年11月30日,他們收到教育部通知,釋迦牟尼涅槃圣跡圖被選中編入《中國歷史》七年級下期。
被人們俗稱為“臥佛”的釋迦牟尼涅槃圣跡圖,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黎方銀揭開了這尊造像背后的故事。
名為釋迦牟尼涅槃圖的寶頂臥佛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長31米的這尊佛像是橫臥著的,人們習慣性稱它為臥佛。
這尊造像頭北腳南,背東面西,右側而臥,兩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安詳,平靜。
在釋迦面前從地里涌出18弟子,形態(tài)各異,但皆作悲慟狀。
佛像的正中有一香案,擺著香花水果等各種供品,香煙繚繞上達云端,云端上有女像9人。
寶頂臥佛是罕見的半身像,下半身隱入石巖中,民間對臥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縣,腳踏瀘州”的說法。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qū)中塘鎮(zhèn)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qū)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zhèn)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qū)市聯(lián)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正式上線,將為企業(yè)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jù)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